1912年4月10号,中午十二点,冒着浓浓黑烟的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开启了它的首次航行,目的地是美国的纽约,船长是有三十多年航海经验的史密斯。
泰坦尼克号的这次航行共载有2228人,四天后也就是1912年4月14号23点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
两小时四十分后,这2228人中,有1523人葬身在了冰冷的北大西洋之中。
1912年的世界处于一片祥和之中,泰坦尼克号海难的消息打破了这种祥和,在和平的环境下一次海难竟然死掉这么多人,这在当时绝对是性的新闻。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虽距今已过去了一百多年,但关于它的讨论却从未停止。
其中最让人感到震惊的是2004年两位英国人提出的观点:他们认为泰坦尼克号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大,目的是为了骗保。
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当时的泰坦尼克号属于白星公司,该公司为了跟竞争对占市场,打算制造三艘外观极其相似的豪华游轮,这其中包括泰坦尼克号和奥林匹克号。
还有一种说法是泰坦尼克号沉没跟一具神秘的木乃伊有关,等等。
那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最后为什么还是葬身在了海底?
现象一:消失的望远镜四月在寒冷的北大西洋洋面上,泰坦尼克号的两位瞭望员只能用肉眼观察着漆黑洋面。
没有明亮的月亮,只有满天的繁星,还在泰坦尼克号快速航行的情况下,这两位瞭望员在撞上冰山前37秒发现了冰山(这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这位很有“责任心”的二副把望远镜放到了柜子中,要命的是船上没有人知道他把望远镜放到了哪里!
现象二:像池塘一样的洋面那晚泰坦尼克号的航行其实没有按照原定的航线航行,而是向南偏离了很多,这样距离虽会远些,但碰到冰上的概率会大大减小。
最终,在这个如池塘一般的洋面,泰坦尼克号永远地沉入了海底。
有一个成语叫“冰山一角”,从字面来理解也是有道理的。
冰山在大海中露出海面的部分,其实是整座冰山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海洋下面还隐藏了八分之七)。
所以这座冰山的真实高度大概是一百五十米,经计算其重量有二十六万吨,是泰坦尼克号重量的六倍。
泰坦尼克号长是269.06米,宽是28.19年,排水量在当时更是达到惊人的六万六千吨,这个耗资七千五百万英镑的“巨兽”在自然力的面前仿佛就是一条小泥鳅,瞬间就被冰山给“击败”了。
其三:18海里外的加利福尼亚号“袖手旁观”泰坦尼克号后,迅速发出求救信号,当时主要是以电报的方式。
可悲的是,收到求救电报的船只都距泰坦尼克号太远。
泰坦尼克号从撞上冰山到沉入海底仅仅是两小时四十分,在茫茫大海之中这两小时四十分的距离实在是微不足道。
最快的一艘轮船赶到时,泰坦尼克号已经沉没了两个小时。
并不是,最近的加利福尼亚号就在18海里外。
危急关头,泰坦尼克号上燃放的求救烟花,在加利福尼亚号上就能看到!
是的,没有收到。
由于当时已是深夜,加利福尼亚号上的电报员这时已经睡着了!
这就是泰坦尼克号前的三个细节,仿佛“死神”已经盯上它,如果有一个可以避免,结局或许就会大不一样,你说呢?